欢迎您登录,这里是高考在线!

 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时间:2017-11-06
分享到:

 新高考改革的重头戏无疑是文理不分科,而且实行6选3的选科模式!相对旧高考的二选一,新高考有20种选科的形式,对于初次接触新高考的学生家长来说着实是个大难题。

面对6选3,学生和家长有高兴也有忧虑,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,扬长避短了;忧虑的是,自己对以后的路怎样去走,眼前并没有想的很清楚。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今年正在读初三的学生注意了!本文以上海、浙江2018年选科情况为例,将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选科参考建议!

四川的新高考政策早在去年就已经公布,这个政策跟上海和浙江大致差不多,仅仅个别的传统豆芽科目不同。四川的政策规定:

选科决定今后大学专业的选择范围

据2018年数据统计,考生选考某科目即可报考(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该科目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)的专业(类),有以下结果: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通过两地的数据,可以看出选科与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范围有直接影响,物理的选择范围非常大,化学也包含了大量的专业。一般情况下,要至少保证物理、化学二选一,否则选择专业的余地会非常小。同时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相对选科范围较小,原则上不建议学生全部选择这3科。

学生选科揭秘

据2018年数据统计,对于选考科目,学生的选择如下: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1、物理

虽然选考物理可以选择专业的范围非常大,而且名校对物理的青睐愈加明显,但是选考物理的人数并没有想象的多

原因有两点:第一,原则上讲,机械、电子、土木这类专业,物理无疑是最对口的科目,但是部分高校出于招生的考虑,扩大了选科的范围,加入了化学,甚至生物等科目。虽然选考物理的选择余地最大,但如果放弃物理,选择另外三门科目,其选择面综合起来,未必比选物理小。其次,物理难度大,对学生的逻辑、抽象思维都有较高要求,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评估判断,不能简单说,选择物理就可以上名校。

2、化学

总体认可度很高,杭州市第一,在上海也在第二梯队(与生物、历史差距很小),比较符合预期。

化学可以选择专业的范围较广,甚至涵盖了软件工程、计算机等明显属于物理范围的专业,假如没有选择物理,再不选择化学,那么学生的选择余地会非常小。同时,化学的难度比起物理较低,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搞定的,回想以前的旧高考,正是物理科目导致很多学生被迫选择文科,并不是说文科不好,只是选择专业的余地太小。

3、地理、历史、政治、生物

上海地理选择的人数最多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高二就可以参加等级性考试,到时学生会有大量时间准备其他科目,所以代表性较低。一般的,这4科的选择人数相差不会太大,生物可选择的专业可被化学大部分覆盖,只是读医药的同学,还是建议两科都选;地理、历史、政治,这3科是旧高考的文科,专业选择余地小,但是科目相对简单,选考人数会比较稳定。

4、技术

目前只有浙江开设该课程,技术分为信息和通用技术,各占50分,前者主要为多媒体应用、算法与程序设计,后者贴近生活,学习如何使用基本的木工、金工、工具之类的课程。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,这对大学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。

目前,学生、家长对技术了解较少,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,预计技术课会从最初的不受待见,迅速变成“新宠”。

不建议的三种学科组合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2018年,四川新高考改革试点!新高一如何选科?这三种组合需慎重

关于选科的建议

新高考选科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,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,这里总结最重要的两点,供学生家长参考。

1、学习成绩

优先选择最好的3科,在学科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,至少保证物理、化学二选一。

2、职业规划

根据,职业——专业——选科,这条主线选择科目。如果确实不想读工学专业,物理也是可以不选的;选考史地政,是绝对不能读医学的;现在大热的金融类专业,大部分高校没有选考要求。学生、家长要及时查看当年各高校公布的选考要求,有的放矢。

免责声明:

① 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高考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高考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② 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 联系方式于老师18500982162。